欢迎来到 旅游纪实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乡村旅游 >正文

带着耳朵游庆博——辽金铜镜那些事儿

时间:2021-05-21 文章来源: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微信图片_20210513103700.jpg

  远古时期,人们以水照面。铜器发明以后,以铜盆盛水鉴形照影。后来,随着合金技术的出现,人们开始使用铜、锡或银铅等金属制作镜子,称为青铜镜。铜镜一般做成圆形或方形,正面用铅锡打磨光亮,可清晰照人,背面刻有文字和图案,中间镶嵌一枚圆钮,可用来穿上绳子佩戴在身上。商、西周和春秋时的铜镜,产量较少,到了战国时产量大增,种类繁多,纹饰变幻。汉代时期,由于日常生活的大量需求,加上西汉中期后经济飞速发展,铜镜制作工艺逐渐精良,质地厚重,镜案丰富多样。到了唐代和宋代,铜镜的发展迎来高峰。而辽金时期的铜镜在吸收前代铜镜的造型基础上增加了亚字形、八角形,纹饰方面结合了唐宋社会风尚以及本民族自己的特色样式,增添了花鸟纹、双鱼纹、四神兽纹等,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体现了辽金制镜工匠的卓越技艺。

  在大庆博物馆的人文历史展厅中陈列着辽金时期的一枚铜镜,叫做四神兽铜镜。此铜镜内区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只神兽,龙虎皆昂首翘尾,四腿腾飞;朱雀昂首扬翼,尾翎高翘;玄武四足蠕动,勇猛向前。四神兽形态优美,动感强烈,极具生动。镜面中间绕一圈简单花纹,使四神兽更显突出。铜镜外缘及内外区之间以联珠纹、三角纹等多层纹饰相隔。层次细密,刻划清晰,简约中透出古朴的韵味。

  在辽金时期,铜禁制度很严格,但铜镜的制作依然昌盛不衰。当时,铜镜不仅是精美的日用工艺品,同时也被赋予了社会功能,成为了王宫贵族、亲朋好友之间馈赠的礼品。辽时,女子流行面部作佛妆的风尚。佛妆就是将整个面部涂成黄色, 眉毛偏向红色,嘴唇涂抹上较深颜色,浓烈的颜色相互搭配,形成较为夸张的面部妆容。“今朝出阁去,拂镜浓扫眉”这句话形象的描绘了女子们对镜梳妆的场景,说明铜镜已经成为女性身边必不可少的梳妆用具。可见,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提升,铜镜成为了古人时尚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正是因为人们对铜镜的需求,促使辽金时期铜镜制造业的繁荣发展,很多商人开始违抗铜禁制度,销钱铸镜以获取利益,但是私铸铜镜导致铸钱原料缺乏,官府又征集民间铜器,熔铜铸钱。如此循环往复导致了辽金时期民间用铜屡禁不止,也侧面促进了辽金时期铜镜的发展。

  相对于今天的镜子而言,古代铜镜不仅仅是正衣冠、饰面容的日常生活用具,更蕴含了人们美好的祝福。木兰辞中“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古朴风韵,仿佛从镜中流淌出来。看着这些静静躺在博物馆中古迹斑斑的铜镜,虽已照不出当年的美丽容颜,可它们沉淀的铜镜文化,依然散发着恒久的魅力。

  

  

  

  

辽金铜镜那些事儿-陈思.mp3
原文链接:http://wlt.hlj.gov.cn/home/detail/id/305343/type/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