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传奇,从山南开始
如果你曾踏足过这片土地
你会发现动人心魄的不止美景
还有一个个隽永的红色故事
克松村阳光普照,民主改革第一村焕新颜
玉麦乡红旗飘飘,家国情怀熠熠生辉
勒布杜鹃分外红,守边精神生生不息...
它们如同璀璨繁星闪耀在雅砻大地
正是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
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
壮美辽阔的“山湖水草林田冰沙”
才得以如此完美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旅行,若只着眼于当下风景不曾了解背后的故事便会少了些许感触,少了几分感动寻着这条线路探索更美丽、更深刻、更震撼的山南吧!线路概览:乃东区:昌珠景区(西藏第一座佛堂)—克松村(民主改革第一村)—扎西曲登社区(藏戏第一村)—雍布拉康(西藏第一座宫殿)
琼结县:强钦村(青稞酒的故乡)—藏王陵景区
措美县:哲古景区(远观雅拉香布雪山)
错那县:曲卓木千年沙棘林—拿日雍措—勒布沟景区—浪坡景区
隆子县:列麦精神纪念馆—张贵荣烈士纪念碑—斗玉珞巴民族乡—玉麦景区—扎日景区
曲松县:拉加里王宫(松赞后裔故居)
克松村
走进克松村你几乎看不到古老的建筑但“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的头衔却让它和周边其他名胜古迹一般广为人知在西藏民主改革前克松村是大农奴主的所属庄园农奴被当成“会说话的牛马”承受着沉重的差役负担1959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西藏民主改革从克松村拉开序幕翻身农奴第一次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当家做了主人成为西藏历史上伟大的变革如今的克松村早已是一番崭新的模样宽阔的街道、崭新的住房以及脸上洋溢幸福的居民都展示着这座民主改革最前沿村庄的巨变走进克松陈列馆了解那年往事吧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历史的每一次回眸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只有不忘来路,才能更好前行张国华将军指挥部旧址
从错那市区出发,向西南方向驱车来到麻麻乡境内,娘姆江蜿蜒而下。后人为了纪念张国华将军特意将这座横跨娘姆江的军绿色木质桥命名为将军桥。将军桥头,飘扬的五星红旗在绿树青山的映衬下,更加鲜艳,桥头牌匾上的“对印边境自卫反击战前线指挥所旧址”这十六个字闪耀着光芒。
漫步在景区,思绪一下子回到了1962年10月。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使命的召唤下,人民解放军和各族群众一道、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沉重打击了入侵者,捍卫了国家尊严。
张贵荣烈士纪念碑
在隆子县斗玉乡
有一个特别的纪念碑
碑文为:“张贵荣烈士永垂不朽”
1984年1月15日,张贵荣将军
在勘察边防道路时积劳成疾以身殉职
用年仅49岁的生命谱写了
一曲忠诚戍边之歌
为了纪念这位敬爱的将军
官兵们在将军牺牲的地方修建纪念碑
上面写着“张贵荣烈士永垂不朽”
这里的山崖也被人们命名为“将军崖”
从1户3人到67户234人,从“三人乡”到“全民守边”,今天的玉麦已不再是冰封的“世外孤岛”,它如同一颗历经淬炼的明珠,在喜马拉雅逶迤东延的臂弯里,徐徐升起,通过旅游建立起与世界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
在玉麦乡政府旁的桑杰曲巴故居纪念馆,还原了“三人乡”时的生活场景,这里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了解、致敬桑杰曲巴一家的固边守边精神,对比玉麦今昔,明白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去认真聆听了桑杰曲巴一家守边巡边的故事吧,真切体会什么是“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爱国情怀,接受一次触动灵魂的精神洗礼!
列麦精神纪念馆
列麦乡曾经山多地少,粮食产量低下。如何让乡亲们填饱肚子,是摆在时任公社党支部书记仁增旺杰面前一道棘手的问题。“不能再等了,要想吃饱饭,就得学大寨。”1966年,他振臂一呼,拉开了列麦乡群众“愚公移山”的序幕。
“荒一定要开,渠一定要修,一定要桑钦坝上长出庄稼来。”在仁增旺杰的带领下,列麦乡人民以“不等不靠、不屈不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用一年时间在海拔4200米的桑钦坝上拣出近千立方的石头、磨坏一千多件犁头等,开垦出1100亩荒地。
走进列麦精神纪念馆,你会感受到馆内每个角落处处呈现着“列麦精神”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为生活而奋斗的感人内涵。这里不仅有上个世纪60年代列麦乡群众用过的各种开荒工具,还可以详细了解到列麦乡群众为创造幸福生活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
无滤镜的山南
一眼万年的美红色韵律涌动的山南传奇与感动并存让我们一起抵达这个念念不忘的远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