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峰山回宫阁。(杨金华摄)
2025年湖北孝感双峰山登山大会。(杨金华摄)
孝感双峰山途居房车露营地。(杨金华摄)
游客在泡双峰山沐雪温泉。(范金建摄)
清晨,大别山南麓的薄雾还未散尽,双峰山的主峰双乳峰裹着一层淡淡的金辉。阳光穿透林海,在林间投下斑驳光影,马尾松的清香混着山间晨露的湿润气息,漫过蜿蜒的山道。这座海拔888米的孝感第一峰,宛如两颗并肩伫立的碧玉,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熠熠发光。
双峰山森林覆盖率达91%,是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华孝爱第一山”,有着“山水画廊、度假天堂”的美誉。孝感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保育与旅游休闲“双轮驱动”,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协同共进的新路,成为武汉都市圈游客心中的“诗和远方”。
双峰山
筑牢生态根基守护绿色家底
“过去这一片是裸露的矿山,下雨就滑坡,现在你看,松树都长到半人高了。”站在双峰山矿山修复区,国有孝感市双峰林场场长周晗的言语里满是欣慰。他脚下的土地,曾是满目疮痍的矿山创面,如今被油松、侧柏覆盖,偶尔有野兔从草丛中窜过。
为了让矿山重披绿装,双峰山创新采用“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专业治理”模式,引入社会资本4000余万元,完成350余亩山体修复,这也是全省首例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的项目。
“我们不仅要种树,还要种出能存活、能成林的树。”周晗介绍,修复团队根据山体坡度、土壤肥力定制种植方案,光是土壤改良就试验了10多种配方,如今这片区域的林木成活率达85%以上。
生态保护,法治先行。2019年,全市首家生态旅游法庭——“双峰山生态旅游人民法庭”在景区挂牌,法官宁伟昭至今仍记得处理的第一起案件:“有村民偷偷砍伐12棵马尾松,我们不仅依法处罚,还组织他参与植树补种。”截至目前,法庭处理乱砍滥伐、农家乐排污等案件15起,“现在村民看到有人破坏树木,都会主动打电话举报,生态保护意识真正扎根了。”
森林防火,更是双峰山的“生命线”。“以前全靠脚力,现在有了‘高科技’帮忙。”护林员老陈指着山顶的监控塔介绍,景区今年建成双峰山森林消防救援站,改造提升森林防火指挥中心监控室,搭建森林防火监测系统、无人机智能巡控系统,35公里长的防火隔离带像绿色长城一样守护着林海。只要发现火情风险,无人机5分钟内就锁定位置,消防水车20分钟赶到现场扑灭。
双峰山还联合孝昌县、武汉黄陂区打造“木兰—双峰”生态共保区,三地采取森林防火联防机制,开展春秋两次森林防火实战模拟演练,连续七年保持“零火警、零火情、零事故”。
松材线虫病是马尾松的“天敌”,为了守护这片森林,双峰山把林场的15名护林员都培养成了“森林医生”。“每年11月开始,我们要在林间安装诱捕器,开春后还要大面积喷洒药物。”老陈介绍,2019年以来,林区清理5800余亩山林中的松材线虫疫木,防止了病虫害的蔓延。
丰富产品业态激活发展动能
“马上就到泡温泉的好时节,我和老伴打算再住上几个月!”今年7月,刚做完手术的武汉市民陈爹爹,和老伴一同住进双峰山沐雪温泉酒店。谈及此处,陈爹爹满是赞许:“这里空气清新、设施完备、服务贴心,住着心情舒畅,身体康复得也比预想中快多了!”
同样被这片康养胜地吸引的,还有武汉市民黄婆婆一行。她与老伴约上8位好友,专程前来体验。深吸一口山间空气,黄婆婆由衷感叹:“空气中满是负离子,呼吸都觉得畅快,这里是度假疗养的绝佳选择!”
沐雪温泉由湖北融昊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30个中药泡池错落分布在精心打造的溶洞之中,富含硒、锶等微量元素的温泉水,吸引不少武汉游客节假日专程前来。
“我们2024年12月试营业,第一个月就接待了5000多人,今年预计能突破3万人次。”沐雪温泉总经理镇万臻介绍,为了打造康养特色,温泉还引进武当山中医团队,推出药浴、理疗等定制服务。二期项目正在建设养老公寓和别墅,以后温泉水可以直接入户,再配套专业医疗服务,全方位满足游客的康养需求。
从温泉出发,沿着双木旅游公路行驶15分钟,就到了剥岸村的途居房车露营地。周末的营地热闹非凡,“鄂A”牌照的车辆排满停车场,孩子们在彩虹滑道上尖叫,大人们则在房车旁烧烤。“以前哪想过我们村能这么热闹!”剥岸村村民石文舟,正忙着给游客端上自家种的青菜,他开的农家乐去年年收入突破20万元。
剥岸村曾是深度贫困村,2020年双黄旅游公路通车、途居房车露营地运营后,村子迎来了转机。“营地流转了我们300多亩土地,我在营地当保安,每月能挣3000多元。”村民孙全洲笑着说,现在村里的土蜂蜜、土鸡蛋成了“香饽饽”,游客临走时都会带一些,“以前要背到镇上卖,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钱。”
“房车按照五星标准配置,30多平方米能住5个人,日均价格500多元,性价比很高。”途居露营地总经理助理聂思捷介绍,营地现有房车101部,木屋7座,配套森林探险、ATV越野等项目,去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70%来自武汉,“每到周末,都需要提前一周预订,很多武汉家庭把这里当成了‘度假后花园’。”
沿着环山公路往东走,千亩茶园在山间铺展开来,这是双峰山茶旅综合体项目——双毫雨露茶村。“春采嫩芽、夏避暑凉、秋品茶韵、冬赏雪景,这里四季都有看头。”项目负责人黄勇国带着游客漫步茶园。
来自孝感的周先生一家坐在“空中摇篮”上,随着滑轮缓缓移动,茶园、林海、云海尽收眼底,“刚才还体验了茶马古道骑马,感觉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该项目总投资1.3亿元,目前已种植茶园800余亩,建成滑索、“空中摇篮”、摸鱼谷等设施。“项目带动250户农户年均增收1.5万元,村集体每年增收50余万元。”黄勇国说,每天有不少武汉游客专程来体验采茶、制茶。
双峰山管委会引进湖北省古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闲置酒店进行改造升级,建成悠家双峰假日酒店。如今,改造后的酒店焕然一新,还新增水上乐园与儿童无动力乐园特色项目。
据项目负责人戴伟介绍,目前月营收20万至30万元,已收回投资的30%,成为当地闲置资产变废为宝、文旅融合发展的典型范例。
加快转型升级创建国家品牌
“以前从木兰山到双峰山要50分钟,现在走双木旅游公路,15分钟就到了!”武汉游客王先生今年已经是第三次来双峰山。交通便利了,来玩的次数也多了。这条全长16.5公里的旅游公路,不仅串联起双峰山与木兰山两大景区,更成为沿线村民的致富路。
在公路沿线的上湾村,红色文化展示厅里,游客正听讲解员讲述革命故事;滑石村的石凤翔故居,吸引不少文化爱好者前来参观。“我们打造‘和美乡村’示范带,整治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让农村变景区。”双峰山旅游度假区社会事务管理局负责人尹熙斐说,目前建成上湾、滑石、剥岸等6个“和美乡村”,改造村湾道路8.8公里,添置太阳能路灯280盏。现在村里干净整洁,游客来了都愿意多待几天。
每年举办的双峰山登山大会,更是成为武汉都市圈的知名赛事。“第七届登山大会吸引国内外1万多人参加,很多武汉游客都是全家参赛。”赛事负责人介绍,登山大会已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型,明年计划增加亲子组、情侣组,吸引更多市民参与。
“十四五”期间,双峰山旅游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接待游客201.9万人次,预计今年接待游客将超260万人次,增长28.7%。展望“十五五”,双峰山旅游度假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祥信心满满:“我们锚定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武汉都市圈特色旅游目的地’目标,持续推动景区从‘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型,努力建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旅游目的地。”
双峰山正以生态保育与旅游休闲“双轮驱动”的姿态,推进农文旅体康养深度融合,书写着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篇章,为孝感“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