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的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4月4日,省博物馆举办了“最是一年春好处——清明节竹编画制作体验活动”,30组家庭在清明节当天走进博物馆,参与了此次活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是大家对清明最为深刻的印象。活动以这首七言律诗《清明》切入,帮助参与者认识清明节“慎终追远”的人文意义。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带领大家了解了清明时节的气候特点,让参与者了解清明时期气温转暖,草木萌动,万象更新,最初是作为一个提醒人们下地播种的节气而存在的。在随后的课程中,社教人员又通过《寒食》《寒食城东即事》《寒食野望吟》等诗篇的赏析,与大家一起探寻了寒食节的演变消失、清明节气的身份转变及清明节俗背后的文化内涵。馆藏文物“金扣蚌壳羽觞”的解析,将课程内容从古代文人“流觞曲水”的雅兴延伸至与清明有关的远古节日“上巳节”的出现与消亡,引领参与者在欣赏文物与诗篇中体察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也融汇了丰富的民俗活动。此次活动寓教于乐,在课程中还安排了“清明竹编画”的动手制作环节,使清明的节日魅力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