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省文物局党组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深入基层破解难题办实事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党建与业务、理论与实践、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等有机结合、一体推进,推动解决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际问题,努力开创新时代文物工作新局面。
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努力担当作为。一是加大文物保护利用力度。组织完成2023年度第二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项目申报工作,落实项目8项,经费1121万元。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利用基础建设项目纳入2023年社会领域中央预算内文物保护利用投资计划,投资总额2400万元。启动青海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两线”划定和空间信息测绘工作。二是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扎实推进个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召开基地旧址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完成第二批可移动革命文物公布遴选及公布。安排部署开展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工程检查,委托第三方编制我省西路军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规划。三是不断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推进全省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组织完成可移动文物本体修复、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项目评审11项。打响青海特色品牌的陈列展览,两个展览入选2023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全国推介项目。优化博物馆传播服务,组织第三届全省文博系统讲解员大赛。四是深化合作交流增强对外影响力。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开展联合办展、巡回展览、线上展览。持续推出“百件文物讲青海”栏目和《昆仑风物》《青海宝藏》宣传片、“青海文物的前世今生”系列直播活动,广泛传播青海历史文化、历史文物时代价值。五是守牢文物安全红线底线。做好文物安全日常监管,加强文物安全督导检查和文物行政执法力度。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安全能力提升,坚决守牢文物安全底线,形成多部门联合开展文物安全监管模式常态化的新格局。
着眼各项业务工作,破解基层难题。针对部分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不高的实际问题,充分整合馆藏文物资源,积极推动馆际合作交流。《青海历史文物展》《“两弹一星”精神原子城纪念展》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展览优胜奖,引进《珠山遗韵——景德镇近代陶瓷珍品展》《泉踪币语——东西方古代钱币精品展》等省外优秀展览,丰富了我省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针对不可移动文物安全隐患增加的实际,加大文保资金拨付力度。近两年我省雨水较多,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出现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建筑倒塌等诸多险情。结合现场险情勘察规模估算、专家建议、党组会议研究,已陆续拨付黄南州桑卡滩寺、海西州香日德班禅行辕、海南州太平文昌庙等文物保护单位紧急抢险经费共计73万元,用于支持文物应急、抢险、修复等,确保文物第一时间得到应急保护。针对民间收藏文物鉴定难的问题,积极组织力量,面向公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鉴定咨询服务文化惠民活动。指定省内文博系统三家单位为我省常态化公益文物鉴定咨询服务机构,并向社会公告。截至目前,已举办公益鉴定咨询服务6场次,鉴定文物300余件。通过开展公益鉴定服务,保障人民群众文物收藏鉴赏的基本权利,正确引导民间文物收藏理念。
下一阶段,省文物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主题教育各项部署要求,持续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入行,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充分发挥文物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的积极作用。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现代化新青海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