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旅游纪实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极致之旅 >正文

清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智慧广电“牵手”引领非遗文化传播新动力

时间:2022-03-05 文章来源: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 作者:佚名

  为使清远的非遗进一步实现活态传承及扩大宣传,清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打造“清远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专区”(以下简称“专区”)。“非遗+智慧广电智”的融媒合作传播展示方式,是清远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家对非遗文化保护利用的精神内涵,聚焦非遗文化传播,探索出的新路子、新模式、新方向。

  注重活化利用,让非遗“活起来”

  据最新统计,清远现有国家级非遗6项、省级非遗34项、市级非遗131项、县级非遗164项;国家级传承人2人、省级传承人26人、市级传承人99人、县级传承人167人。专区利用“TV+互联网”的现代数字技术,打造非遗文化专属电视互动空间,设置《传统节庆》《非遗代表性项目》《乡村微博课堂》《非遗法》《非遗传承人说》六大板块,将非遗文化资源以图文、音频、视频等生动的矩阵方式呈现在观众眼前。

  专区不仅实现非遗资源与广播电视平台技术资源的融合共享、活化利用,提高非遗资源的整合传播时效,还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塑造非遗人物、非遗场景,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非遗的技术与艺术,增强传承活力。比如,专区《乡村微博课堂》栏目中以第一视角拍摄展出“清远非遗微型博物馆”,让群众足不出户感受身临其境般的非遗之美。

  注重融合发展,让非遗“播出去”

  随着现代文化生活和文化空间发生变化,缺乏体验感、科技感的宣传方式难以让非遗文化家喻户晓、深入民心。专区充分利用广电网络4k超高清数字电视终端深入千家万户、普及率高、传播面广的优势,把清远非遗文化直接传送到全市50多万高清数字电视用户家庭,渗透人口近三百万,精准到达清城、清新、英德、佛冈、连州、连山、连南等县(市、区)镇村级,到达率100%。

  除了能够让群众随时获取动态更新的非遗资讯外,专区还提供静态栏目的点播、回看功能,充分打通非遗文化传播的时空界限。

  注重保护扶持,让传承人“亮出来”

  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传承者和传递者,掌握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宝石”。专区特设《非遗传承人说》栏目,以视频形式记录非遗传承人的传承传播活动,通过全方位立体记录、拍摄、整理民间的口头文化与技艺流程,展现其传承方式和民族习俗特色,也进一步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社会关注度。

  坚守正确导向,让价值标杆“立起来”

  清远市文化旅游体育局作为专区内容的制作及直接提供方,从源头抓紧抓牢抓实非遗文化作品的品质把控,提供有温度、有质感的文化精品,在文化输出中守好意识形态内容输出“南大门”。在专区的《非遗法》栏目中,滚动演播的《非遗法》《非遗名录》《保护规划》等政策文件,使群众了解到党和国家关于非遗文化的政策精神,提高大众对非遗文化保护、利用、申报的认知和了解,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下一步,清远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与清远广电网络将继续维护好、利用好“清远非物质文化遗产电视专区”,不断挖掘清远民间文化艺术、传统村落、美丽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村镇,发挥广电网络5G+700M+4K/8K的平台优势,结合“智慧广电助力乡村振兴公共服务平台”“乡村大喇叭智慧广播系统”等文化服务基础设施设备平台,全面推进“非遗在社区在基层”的推广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和利用,引领非遗文化传播新动力。

  


原文链接:http://whly.gd.gov.cn/news_newdsxw/content/post_383623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