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昌都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行政学院)工作的重要指示,紧密围绕市委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的部署要求,坚守党校初心,努力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充分发挥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决策咨询等职能,系统谋划、精准发力,在“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为提升干部素养、服务地方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系统规划布局,打造特色研学实践平台。校(院)委将“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系统工程,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一是精心设计研学路线。组织教研骨干深入挖掘整合昌都红色历史、民族团结、发展实践等资源,打造出三条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研学路线:“红色教育+党建引领+‘两路’精神+茶马文化”路线,重在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红色教育+现代化产业+非遗文化”路线,聚焦发展成就、增强文化自信;“红色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色小城镇建设”路线,突出民族团结、服务乡村振兴。三条路线覆盖7个县(区),由6个教研室对口负责,校领导分片包保,确保研学活动理论有深度、组织有力度。二是科学组织教学实施。全年有序安排11期主体班次、520余人次,赴卡若、芒康、八宿、类乌齐、江达等县(区)现场教学点,开展“探索式”教学,引导学员在实地实景中感悟历史、在互动研讨中启迪思想、在深入思考中锤炼党性,切实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与实效性。
深化教研支撑,构建精品课程与质量体系。校(院)坚持“从严治校、质量立校”,将教学专题开发与质量评估作为基地建设的核心驱动力。一是着力开发特色教学专题。依托理论研究优势,深入挖掘“红色昌都”的历史底蕴与时代价值,成功打造8个兼具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实践厚度和情感温度的教学专题。同时,前瞻性立项4项“红色昌都”相关教学专题研究项目,以科研创新推动党的理论与昌都实践深度融合。二是建立健全教学评估机制。发挥规范化管理优势,构建覆盖“教学—评估—整改”全环节的质量管控体系。通过涵盖主题、讲解、路线等6个维度的评估,共收集意见建议58条,梳理出6类问题,形成“立行立改12项+长期优化3项”的整改清单,并将自查要求延伸至11个县(区),推动全市党校系统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三是强化市县党校联动。校(院)领导带队开展县级党校业务指导20余次,与县(区)领导就红色教学座谈11次。2025年,举办全市“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培训班,培训覆盖11县(区)教学基地讲解员及宣传文化骨干48人,有效夯实了人才基础。
推动成果转化,服务地方发展决策。校(院)积极履行决策咨询职能,促进“红色教育基地”建设与服务大局相结合。一是推动研学成果服务于实践。通过深度“探索式”教学,既提升了学员履职能力,也为党校挖掘咨政素材、掌握基层实情提供了渠道。2025年,全市党校系统以“红色昌都”为主题立项科研咨政项目12项,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二是促进基地建设与课程优化互动。校(院)委领导牵头与中青班、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培训班等班次召开专题座谈会11次,主动收集分析学员反馈,将其作为优化研学活动、升级配套设施的重要依据,形成了“教学实践—总结评估—基地升级—课程迭代”的螺旋式上升路径,确保了基地建设的持续活力与科学性。
下一步,昌都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将继续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强化科研支撑、严格质量管理和深化决策咨询,有力推动“红色教育基地”的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为昌都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